教育学、心理学考研
400-6239-993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备考 > 所有 > 311教育学综合 > 知识总结 >

2022考研311教育学:中国教育史-“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

关键字: 时间:2021.08.07
“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这句话表达了学习过程中阶段与过程的统一,以及学习的初级阶段必然向高级阶段发展,而学习的高级阶段又必须依赖初级阶段的思想。荀子认为闻、见、知、行每个阶段都具有充分的意义,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1. 闻见

闻见是学习的起点、基础和知识的来源。但是感官又是有缺陷的。首先,感官不能把握整体与规律;其次,感官常因主客观因素影响而产生错觉。在闻、见的基础上学习必须向“尽其理”阶段发展,这就是“知之”。

2. 知

“知通统类,如是可谓大儒矣”,学习并能善于运用思维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就能自如地应对事物的变化,这就是知—思维这一学习阶段的意义。

荀子还具体提出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第一,“兼陈万物而中悬衡”,不偏执于某一事物或事物的某一方面,对事物做广泛的比较、分析、综合,择其所是而弃其所非,以求如实地把握事物的关系。第二,“虚壹而静”,“心”是藏与虚、两与一、动与静的统一。首先,心能接受与储存来自外界的知识,这是藏;但又不能让已获得的知识成为成见,妨碍新知识的接受,这就是虚。其次,心能辨别差异,同时兼知多种事物,这是两或多;但心一旦专注于此物,就不能被为心所感的他物干扰思索,这就是壹。再次, 心始终在活动着,这是能动;但是又要不让无关思考的心的活动扰乱正常的思索,这是能静。

3. 行

“行”就是知识的实践,是目的和归宿,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高的阶段。荀子的“行”不仅指对书本知识的验证,也指人的社会实践,如个人修养、教人、从政治国等。

荀子的学习过程是以“行”为目的和归宿的、完整步骤序列,为此他做了系统明确的说明,这是荀子的贡献。

开课通知
更多 >
  • 9月27日(星期日)9:00—17:30

    【龙子湖校区】教育学硕士周末班A班(9.27)

    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