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考研
400-6239-993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备考 > 所有 > 311教育学综合 > 知识总结 >

2022考研教育学知识精讲: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关键字: 时间:2021.06.24
人的身心发展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这些规律的存在必然为教育者的教育行为提供相应的原则。教育事实表明: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就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所以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1.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和青春发展期这两个阶段发展最快,称之为发展高峰期。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

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在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靠后。

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思维过程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思维, 在情感变化上由喜怒哀乐等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

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不同的身心发展总体特征,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矛盾的重点,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身心发展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着,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便产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使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或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除此之外,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如人的精神、意志、情绪状态对对整个机体能起到协调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弱,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即使他不很严重的疾病或磨难也会被击倒。

开课通知
更多 >
  • 9月27日(星期日)9:00—17:30

    【龙子湖校区】教育学硕士周末班A班(9.27)

    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