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考研
400-6239-993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备考 > 所有 > 311教育学综合 > 真题解析 >

2008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参考答案

关键字: 教育学考研,心理学考研 时间:2020.11.30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1.A     2.D    3.C   4.A   5.D   6.D    7.B    8.D   9.B   10.B
11.C    12.D   13.C  14.B  15.C   16.A  17.B   18.C   19.A   20.D
21.C    22.B   23.B  24.A  25.C   26.D  27.C   28.B   29.C   30.B
31.D    32.A   33.D  34.A  35.A  36.B   37.A   38.D   39.D  40.C
41.A    42.A   43.C  44.B  45.B

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6.答案要点:
    错误。(2分)
    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资格证书是国家颁发给个人,允许其从事教师职业的一种资格凭证。(4分)
    从事教师职业首先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等于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个体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4分)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47.答案要点:
    错误。(2分)
    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2分)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2分)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4分)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48.答案要点:
    错误。(2分)
    虽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2分)
    通常将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称为认知的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化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3分)
    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则称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文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3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答案要点: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4分)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4分)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7分)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50.答案要点:
    (1)共同点: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3分)
    (2)不同点:三者对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3分)相关课程把两门或i~f-I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3分)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3分)广域课程将各科教材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3分)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51.答案要点:
    (1)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理论的探索应尊重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4分)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按照“要素教育”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心理学化。(4分)
    (3)以教学程序与学生认识过程的协调为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3分)
    (4)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调动儿童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4分)
52.答案要点: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5分)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儿童个人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5分)
    (3)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5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53.答案要点:    ‘
    (1)优点: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3分)便于获得较完整的资料:(3分)便于进行多次观察。(3分)
    (2)缺点: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3分)观察的样本数小,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3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54.答案要点:
    (1)是否式。
    示例:你是班主任吗?
    A.是  B.否
    (2)单项选择式。
    示例:你最喜欢下列哪一类体育活动?
    A.球类  B.田径  c.游泳D.体操E.武术  F.其他
(3)多项选择式。
    示例:你比较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限选三项)
    A.新闻类    B.影视剧类    C.体育类    D.广告类
    E.谈话类    F.歌舞类       G.少儿类   H.其他
(4)量表式(等级式)。
    示例:我觉得我在班里很重要.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太符合  D.非常不符合
(5)排序式。
    示例:请将下列行为依其对科学素质的重要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并把排序结果写在左边的括号内。
    (  )能坚持观察活动。
    (  )能将所学的科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  )能动手进行科技制作。
    (  )能识别迷信与伪科学的谬误。
    (  )能从自己身边做起,参与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
    【评分说明】只要考生答出上述5种格式中的3种并举例恰当,即可得满分。每种格式答出名称给2分,视举例情况再酌情给l~3分。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5.答案要点:
    (1)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实践中却难以做到。(6分)    ’
    (2)材料揭示了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影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由于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面向学生集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保证学生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一直是班级教学中的一个难题。(9分)
    (3)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上述局限,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15分)
    ①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②压缩集体教学时间,增加个别辅导时间:
    ③增加辅导教师,实施小队教学;
    ④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动学生辅导同伴:    ’
    ⑤按能力或兴趣分组,进行分组教学。
    【评分说明】
    ①关于第(1)、(2)点,考生的回答若与要点意思相近,但表述不同,可酌情给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②关于第(3)点,只要求考生答出3点,每个要点5分。其他合理答案,每论及一个酌情给l~3分。
56.答案要点:
    (1)二者的乡村教育方案
    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对象设置初级、高级平民学校和生计巡回学校;社会式教育,以一般群众和农民团体为对象开展读书、演讲等活动:家庭式教育,以家庭中各成员为对象的生活、生产常识教育。(7分)
    粱漱溟提出建立行政系统与教育机构合一的乡农学校。学校由学众、教员、学董、学长组成:学校按自然村落和行政级别分村学与乡学两级,实行“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将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合一;学校课程分两类,其一为以知识教育和“精神讲话”为内容的共有课程,其二为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而设的个别课程。(7分)
    (2)二者的异同
    晏阳初与粱漱溟均注重乡村教育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并将教育与乡村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在方式上均注意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6分)
对中国问题的认识不同:晏阳初对中国农村问题的分析更多地是对中国“社会病”具体表象的归结:粱漱溟着力从中国文化寻找中国乡村问题的病因。(4分)乡村教育的理论和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不同:晏阳初更注重乡村具体问题的解决,并引进现代民主意识和西方社会治理模式;粱漱溟则主要借鉴中国古代乡约制度并加以改造,更注重弘扬传统道德。(6分)
【评分说明】只写出每个教育方案的要点而不展开论述的,最高不超过4分:能从其他方面较为合理地比较二者异同的,可以酌情给分,每点最高不超过4分。
57.I.答案要点:
    (1)基本过程(12分)
    ①理解与表征阶段: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
    ②寻求解答阶段:在问题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定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
    ③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在对问题作出表征并选择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个体要执行这一计划,尝试解答。
    ④评价结果阶段:在选择并运用某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一策略运用的结果作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检查与答案相一致或相矛盾的地方。
    (2)影响因素(12分)
    ①有关的知识经验:
    ②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③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④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⑤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3)举例说明。(6分)
    【评分说明】
    ①关于第(1)点,每个要点满分3分。如在参考答案之外按某个心理学家的观点作答,也可酌情给分。
    ②关于第(2)点,只要求答出其中的3点,每点满分4分。每点要求展开说明,只答出要点未作说明者酌情给l~2分。
    ③关于第(3)点,要求例证准确。若举例不够准确、论证不够充分,酌情给1~3分。
    II.答案要点:
    (1)这项研究的抽样方法是整群抽样(或整群随机抽样)。(4分)
    (2)这项实验的研究假设是:“革新应用题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的形成”。(4分)
   (3)名称:单组前后测设计(4分)
    格式:Ol  X  O2  或  YI  x  Y2 (4分)
    (4)从实验设计来看,仅以一个班进行实验,不设对比班,只从一个班实验前后测试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会使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不够。(4分)
    可以采用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对该实验设计进行改造。(4分)
    改进方案描述:(6分)
    示例一: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二: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结束后,对这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两班测试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三: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评分说明】
    ①第(1)点若写出两种及以上抽样方法,不给分。
    ②第(4)点中的改进方案部分,写出其中任一实验设计的名称给4分;对改进方案进行描述的,可参考示例酌情给l~6分。提出其他改进方案且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l~6分。若写出多种改进方案,只按一种方案给分。

开课通知
更多 >
  • 9月27日(星期日)9:00—17:30

    【龙子湖校区】教育学硕士周末班A班(9.27)

    听课